9CaKrnKovmN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师从颜宁,这位80后教授已是211大学副院长!/e3pmh19vt/e3pmh1ar3颜宁首批弟子,80后教授,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首篇Nature,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度“长江学者”青年学者,获得2017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现在,他已经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了,他就是殷平。 研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短短几年时间,就先后在Nature、Nature子刊、Cell子刊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文章35篇。 熬最晚的夜,做最前沿研究 殷平的团队,讲究工作强度和工作效率。学术圈的激烈竞争是常态,实验室的勤奋便是这种常态下的进取之道。 “你晚上11点来实验室看看,我们都在实验室。”王祥是殷平的博士生,去年春节在实验室忙着实验论文,都没顾上回重庆过年。大年初二,殷平也赶回了实验室,带着王祥一起吃了顿大餐,算是开工饭。 “项目组博士生王祥和另外一位研究生、一位本科生,三人的日均工作时间之和超过40小时,平均每人每天十三至十四小时。”殷平对学生们每天拼的时间也做了计算,无数个在实验室打拼的日日夜夜最终成就了一篇《Nature》论文。 “其实,实验室的夜生活是很多华农科研人的常态。 ” 殷平说,他有次晚上10点多给张启发老师发邮件,不过几分钟,就收到了张老师的回复邮件。“说明张老师那时候还在电脑面前工作。”科研前辈们的奋斗精神也影响了无数为科研前赴后继的后来人。 颜宁: 殷平确实让我骄傲 殷平在武汉大学读完博士以后,选择去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成为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的学生。 颜宁还在微博提到过他: 谈及颜宁,殷平说:“我在清华做博士后的时候,是颜老师最早的一批学生,她只比我大四岁,和我们的年龄都很近,甚至有些女孩子跟她姐妹相称。 那时候我们一起经历、见证了筹建实验室的艰辛。 ” 谈起颜宁老师给他的影响,殷平说:“她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认准的目标要去完成的时候,要做到非常拼。颜老师本人就是这样,说干就玩命地干,等到要出去放松的时候,也玩命地放松。” 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期间,殷平按照实验室的习惯,改变了自己的作息规律,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变为了早上7点到晚上11点。 殷平还说,“她始终将自己定位在国际上,这一点我需要提高。” 科研、生活、运动一个不耽误 做科研很忙如何兼顾生活呢?殷老师的兴趣爱好也不少…… 在实验室的办公室,殷老师的书架上除了一家三口的照片,你能看到最多的不是专业书,而是:《宋词》《丘吉尔演讲集》《中国通史》《毛泽东选集》《莎士比亚全集》...... “在科研之余,阅读一些文学、史学、政治学的东西,可以转换一下思维。”殷平说,时间不是很多,虽然不能太集中阅读这些书籍,每天能够坐着看一小会儿就不错了。 殷平的书架 除了看书之外,踢足球是他从大学保持至今的兴趣爱好。他参加了足球俱乐部:“多运动,才能保持更好的身体状况。” 在关于殷平教授之前的报道中,对于“现在描写实验室就要强调努力用功不眠不休”,颜宁表示并不认同,“并不是说努力用功不重要,但我觉得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误导。 我新招的博后们往往感慨,实验室的大家伙并不如其想象中的废寝忘食啊。 ” 1577149260000责编:李莹莹中国青年报157714926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9/1224/20191224090249486.png{"email":"liyingying@huanqiu.com","name":"李莹莹"}
颜宁首批弟子,80后教授,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首篇Nature,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度“长江学者”青年学者,获得2017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现在,他已经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了,他就是殷平。 研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短短几年时间,就先后在Nature、Nature子刊、Cell子刊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文章35篇。 熬最晚的夜,做最前沿研究 殷平的团队,讲究工作强度和工作效率。学术圈的激烈竞争是常态,实验室的勤奋便是这种常态下的进取之道。 “你晚上11点来实验室看看,我们都在实验室。”王祥是殷平的博士生,去年春节在实验室忙着实验论文,都没顾上回重庆过年。大年初二,殷平也赶回了实验室,带着王祥一起吃了顿大餐,算是开工饭。 “项目组博士生王祥和另外一位研究生、一位本科生,三人的日均工作时间之和超过40小时,平均每人每天十三至十四小时。”殷平对学生们每天拼的时间也做了计算,无数个在实验室打拼的日日夜夜最终成就了一篇《Nature》论文。 “其实,实验室的夜生活是很多华农科研人的常态。 ” 殷平说,他有次晚上10点多给张启发老师发邮件,不过几分钟,就收到了张老师的回复邮件。“说明张老师那时候还在电脑面前工作。”科研前辈们的奋斗精神也影响了无数为科研前赴后继的后来人。 颜宁: 殷平确实让我骄傲 殷平在武汉大学读完博士以后,选择去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成为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的学生。 颜宁还在微博提到过他: 谈及颜宁,殷平说:“我在清华做博士后的时候,是颜老师最早的一批学生,她只比我大四岁,和我们的年龄都很近,甚至有些女孩子跟她姐妹相称。 那时候我们一起经历、见证了筹建实验室的艰辛。 ” 谈起颜宁老师给他的影响,殷平说:“她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认准的目标要去完成的时候,要做到非常拼。颜老师本人就是这样,说干就玩命地干,等到要出去放松的时候,也玩命地放松。” 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期间,殷平按照实验室的习惯,改变了自己的作息规律,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变为了早上7点到晚上11点。 殷平还说,“她始终将自己定位在国际上,这一点我需要提高。” 科研、生活、运动一个不耽误 做科研很忙如何兼顾生活呢?殷老师的兴趣爱好也不少…… 在实验室的办公室,殷老师的书架上除了一家三口的照片,你能看到最多的不是专业书,而是:《宋词》《丘吉尔演讲集》《中国通史》《毛泽东选集》《莎士比亚全集》...... “在科研之余,阅读一些文学、史学、政治学的东西,可以转换一下思维。”殷平说,时间不是很多,虽然不能太集中阅读这些书籍,每天能够坐着看一小会儿就不错了。 殷平的书架 除了看书之外,踢足球是他从大学保持至今的兴趣爱好。他参加了足球俱乐部:“多运动,才能保持更好的身体状况。” 在关于殷平教授之前的报道中,对于“现在描写实验室就要强调努力用功不眠不休”,颜宁表示并不认同,“并不是说努力用功不重要,但我觉得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误导。 我新招的博后们往往感慨,实验室的大家伙并不如其想象中的废寝忘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