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3d3b sports.huanqiu.comarticle2017年国内马拉松第一例猝死:为何防不胜防?/e3pmh3jvm/e3pn628ck在大家互致安康的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不幸的消息仍然从马拉松比赛中传来,在首届银川国际马拉松赛上,一名半马选手在距离终点仅为2.5公里的终点倒地,虽经全力抢救仍然不幸于将近24小时后死亡。这也是在不断加强赛事安全的大背景下,2017年国内马拉松发生的第一例死亡事件。一、该名选手并不属于严格意义的“猝死”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面临的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具体的量化时间标准并不统一,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标准均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从银川马拉松官方微博的公告看,该名选手从倒地到死亡已经将近24小时,在倒地当时有呼吸心跳但意识模糊,可以说在经过医护人员24小时的全力抢救,仍然未能将其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二、该选手死亡原因推测:重症中暑作为一个跑步公众号,在资料和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分析选手死亡原因并不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但本着提醒大众跑者的目的,我们还是根据有限的线索,对该选手死亡原因做一推测:首先5月29日比赛当天最高温度达到32度,多云转晴,想必是一个阳光直射的天气,过高的温度势必给所有参赛选手带来身体上的压力;其次,银川马拉松官微的公告中提及“在救护车转运患者途中给予病人心电监护、物理降温、吸氧等急救措施”,物理降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采用的急救措施,只有高温中暑人群才会采用。因此,推测该选手很有可能是发生了重症中暑,由于病情危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三、跑者死亡跟主办方组织管理有多大关系?银川国际马拉松赛是这座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省会城市第一次举办马拉松赛,仍然采用的是政府举办,企业运作的典型模式,可以说也是举全市之力的一场大型赛事。在之前,最引人关注的新闻来自于跑友与其赛事运营方工作人员关于领取赛包的撕逼,虽然最终以赛事运营方致歉和辞退涉事工作人员收场,但仍引起不小的风波。银马赛事运营方工作人员与跑友撕逼赛事运营方致歉此外,某参赛跑者个人微信号的一篇文章“跑完银川马拉松,我就想问一个问题:赛道是谁设计的”,提及在比赛后半程出城以后,跑过没有任何树荫遮挡的长达10公里的滨河黄河大桥,并吐槽这是无风景,无观众,无树荫,典型的“三无道路”,可见当时顶着高温日晒比赛的艰辛痛苦。当然,发生事故的这名跑者是在接近半程终点处倒地的,而根据线路图,半程终点尚在市区以内,多少有些树荫遮挡,但这也架不住二三十度的高温烘烤。 虽然跑友或多或少对于银马有吐槽,但银马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此次比赛投入了WBGT(湿球黑球温度指数),为参赛选手提供先进的温度湿度视觉指示系统,并且这项技术也是首次在中国马拉松赛事使用。4月以来,高温成为众多赛事绕不过去的话题,4月下旬的扬州马拉松、泰山马拉松就有选手因中暑倒地;4月底的全运会马拉松赛大众选手与专业选手一样,顶着烈日参赛,结果3000名大众选手中1600人接受医疗救治,也是因为温度太高。高温的确增加了所有参赛选手发生意外的风险,但就猝死这一作为凶险情况而言,哪怕温度适宜,风和日丽照样发生,因此猝死的本质特征有一条:只能预防,不能治疗,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因此,哪怕中国田协高度强调赛事安全、哪怕各赛事主办方和政府这根安全的弦都绷得很紧,哪怕救援力量极其完备,仍然防不胜防,没有每一名跑者科学跑步意识和自身安全素养的提升,也难以100%消除隐患。四、人人都理解的安全跑马道理与比赛时坚持到底的决心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近几年不断发生的各类跑马事故,经过新闻媒体的放大效应,不仅让马拉松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开展蒙上一层阴影,也让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与跑者不断撕逼和争执。这里有几个基本道理我们不得不再次重申:马拉松运动与猝死没有必然联系,或者说二者根本不搭界;运动中发生猝死是极小概率时间,发生率极低,但由于猝死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非常容易让民众误解和误会;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参加适量的跑步运动,但跑马拉松却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要以健康的身体参加马拉松运动,并且要有准备地参加马拉松,拒绝没有准备的“裸跑”;即便是有经验的跑马者,也应当慎重地参加每一场比赛,量力而行,出现不适应当弃赛或者寻求医疗救援;其实,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教育和强化,这些道理跑友们基本也都懂了,但懂得安全跑马的大道理跟比赛时跑友坚持完赛的决心和做法似乎又是矛盾的。比如以跑马中暑为例,很多时候,跑友对于头晕、恶心等不适表现往往不太重视,仍然继续坚持比赛,这就使得原本的轻症中暑逐步发展为重症中暑,而事实上,轻症中暑经过及时休息和治疗,是很快会缓解症状的,但如果发展为重症中暑抢救难度极大。中暑的发展过程五、跑者如何避免参赛时发生中暑1、别穿太多高级装备,越简单越清凉越好压缩装备的流行让很多跑友觉得压缩衣裤穿上去有如神助,其实压缩装备没那么神奇,如果真有什么提高能力,预防疲劳的神奇功效,为什么黑人选手不穿压缩装备呢?这个季节跑马时,穿太多压缩衣和压缩裤,最大问题就是影响散热,短裤、短袖、背心就够了,如果一定要穿压缩装备,最多也就是压缩袜或者压缩腿套。2、帽子和墨镜会很实用如果当天出太阳,一定要重视太阳光过于强烈的问题,这不仅会导致体温更容易升高,也容易使得视线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这时,一顶帽子和一副墨镜可以有效遮阳,对于预防前述重症中暑的一种类型——日射病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如果艳阳高照,一件浅色衣服也会比深色衣服更有利,这都属于常识范畴。3、学会使用降温海绵很多跑者经过补给站时只知道补水,通常补给站还会提供降温海绵,沾满水的海绵是天热跑马时的重要降温工具,你不能不知道如何使用。拿起一块海绵,用海绵涂抹面部、颈部、肩膀和腋下,这些部位是血流量很大的部位,用降温海绵涂抹这些部位可以发挥水蒸发所带来的显著降温效果,改善身体不适。4、逢补给站必进,及时补水补盐对于多数大众选手而言,遇到补给站点应当逢站必进,但每次不应当喝太多,每次喝水或者喝运动饮料100-200ml,大约2/3纸杯或者1纸杯,少量多次。在跑马第一个小时,可以只喝白水。比赛开始1小时后,这时出汗量大,盐分也产生明显丢失,这时为了维持电解质平衡,必须补充电解质,首选运动饮料。当然,盐丸、能量胶、食物也含有盐分,它们也是补盐的重要渠道。可以每隔8-10公里补充一包能量胶和1-2粒盐丸。5、加强训练,提高对于热的适应能力是预防中暑的根本事实上,人是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对于热的适应能力我们称为热习服,跑者如果已经报名参加了5月份以后的马拉松赛,就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可以尝试在中午最热的时候跑步,而非一定是早上或者傍晚跑步。此外,加强跑步训练,提高体能储备,也是预防中暑的根本所在。六、结语每一次跑马死亡事件都会触动我们脆弱的神经,并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但一项美好的运动总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希望逝者安息,希望每一名跑者都能健康地跑步。1496213852000责编:千帆慧跑1496213852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在大家互致安康的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不幸的消息仍然从马拉松比赛中传来,在首届银川国际马拉松赛上,一名半马选手在距离终点仅为2.5公里的终点倒地,虽经全力抢救仍然不幸于将近24小时后死亡。这也是在不断加强赛事安全的大背景下,2017年国内马拉松发生的第一例死亡事件。一、该名选手并不属于严格意义的“猝死”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面临的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具体的量化时间标准并不统一,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标准均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从银川马拉松官方微博的公告看,该名选手从倒地到死亡已经将近24小时,在倒地当时有呼吸心跳但意识模糊,可以说在经过医护人员24小时的全力抢救,仍然未能将其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二、该选手死亡原因推测:重症中暑作为一个跑步公众号,在资料和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分析选手死亡原因并不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但本着提醒大众跑者的目的,我们还是根据有限的线索,对该选手死亡原因做一推测:首先5月29日比赛当天最高温度达到32度,多云转晴,想必是一个阳光直射的天气,过高的温度势必给所有参赛选手带来身体上的压力;其次,银川马拉松官微的公告中提及“在救护车转运患者途中给予病人心电监护、物理降温、吸氧等急救措施”,物理降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采用的急救措施,只有高温中暑人群才会采用。因此,推测该选手很有可能是发生了重症中暑,由于病情危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三、跑者死亡跟主办方组织管理有多大关系?银川国际马拉松赛是这座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省会城市第一次举办马拉松赛,仍然采用的是政府举办,企业运作的典型模式,可以说也是举全市之力的一场大型赛事。在之前,最引人关注的新闻来自于跑友与其赛事运营方工作人员关于领取赛包的撕逼,虽然最终以赛事运营方致歉和辞退涉事工作人员收场,但仍引起不小的风波。银马赛事运营方工作人员与跑友撕逼赛事运营方致歉此外,某参赛跑者个人微信号的一篇文章“跑完银川马拉松,我就想问一个问题:赛道是谁设计的”,提及在比赛后半程出城以后,跑过没有任何树荫遮挡的长达10公里的滨河黄河大桥,并吐槽这是无风景,无观众,无树荫,典型的“三无道路”,可见当时顶着高温日晒比赛的艰辛痛苦。当然,发生事故的这名跑者是在接近半程终点处倒地的,而根据线路图,半程终点尚在市区以内,多少有些树荫遮挡,但这也架不住二三十度的高温烘烤。 虽然跑友或多或少对于银马有吐槽,但银马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此次比赛投入了WBGT(湿球黑球温度指数),为参赛选手提供先进的温度湿度视觉指示系统,并且这项技术也是首次在中国马拉松赛事使用。4月以来,高温成为众多赛事绕不过去的话题,4月下旬的扬州马拉松、泰山马拉松就有选手因中暑倒地;4月底的全运会马拉松赛大众选手与专业选手一样,顶着烈日参赛,结果3000名大众选手中1600人接受医疗救治,也是因为温度太高。高温的确增加了所有参赛选手发生意外的风险,但就猝死这一作为凶险情况而言,哪怕温度适宜,风和日丽照样发生,因此猝死的本质特征有一条:只能预防,不能治疗,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因此,哪怕中国田协高度强调赛事安全、哪怕各赛事主办方和政府这根安全的弦都绷得很紧,哪怕救援力量极其完备,仍然防不胜防,没有每一名跑者科学跑步意识和自身安全素养的提升,也难以100%消除隐患。四、人人都理解的安全跑马道理与比赛时坚持到底的决心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近几年不断发生的各类跑马事故,经过新闻媒体的放大效应,不仅让马拉松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开展蒙上一层阴影,也让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与跑者不断撕逼和争执。这里有几个基本道理我们不得不再次重申:马拉松运动与猝死没有必然联系,或者说二者根本不搭界;运动中发生猝死是极小概率时间,发生率极低,但由于猝死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非常容易让民众误解和误会;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参加适量的跑步运动,但跑马拉松却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要以健康的身体参加马拉松运动,并且要有准备地参加马拉松,拒绝没有准备的“裸跑”;即便是有经验的跑马者,也应当慎重地参加每一场比赛,量力而行,出现不适应当弃赛或者寻求医疗救援;其实,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教育和强化,这些道理跑友们基本也都懂了,但懂得安全跑马的大道理跟比赛时跑友坚持完赛的决心和做法似乎又是矛盾的。比如以跑马中暑为例,很多时候,跑友对于头晕、恶心等不适表现往往不太重视,仍然继续坚持比赛,这就使得原本的轻症中暑逐步发展为重症中暑,而事实上,轻症中暑经过及时休息和治疗,是很快会缓解症状的,但如果发展为重症中暑抢救难度极大。中暑的发展过程五、跑者如何避免参赛时发生中暑1、别穿太多高级装备,越简单越清凉越好压缩装备的流行让很多跑友觉得压缩衣裤穿上去有如神助,其实压缩装备没那么神奇,如果真有什么提高能力,预防疲劳的神奇功效,为什么黑人选手不穿压缩装备呢?这个季节跑马时,穿太多压缩衣和压缩裤,最大问题就是影响散热,短裤、短袖、背心就够了,如果一定要穿压缩装备,最多也就是压缩袜或者压缩腿套。2、帽子和墨镜会很实用如果当天出太阳,一定要重视太阳光过于强烈的问题,这不仅会导致体温更容易升高,也容易使得视线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这时,一顶帽子和一副墨镜可以有效遮阳,对于预防前述重症中暑的一种类型——日射病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如果艳阳高照,一件浅色衣服也会比深色衣服更有利,这都属于常识范畴。3、学会使用降温海绵很多跑者经过补给站时只知道补水,通常补给站还会提供降温海绵,沾满水的海绵是天热跑马时的重要降温工具,你不能不知道如何使用。拿起一块海绵,用海绵涂抹面部、颈部、肩膀和腋下,这些部位是血流量很大的部位,用降温海绵涂抹这些部位可以发挥水蒸发所带来的显著降温效果,改善身体不适。4、逢补给站必进,及时补水补盐对于多数大众选手而言,遇到补给站点应当逢站必进,但每次不应当喝太多,每次喝水或者喝运动饮料100-200ml,大约2/3纸杯或者1纸杯,少量多次。在跑马第一个小时,可以只喝白水。比赛开始1小时后,这时出汗量大,盐分也产生明显丢失,这时为了维持电解质平衡,必须补充电解质,首选运动饮料。当然,盐丸、能量胶、食物也含有盐分,它们也是补盐的重要渠道。可以每隔8-10公里补充一包能量胶和1-2粒盐丸。5、加强训练,提高对于热的适应能力是预防中暑的根本事实上,人是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对于热的适应能力我们称为热习服,跑者如果已经报名参加了5月份以后的马拉松赛,就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可以尝试在中午最热的时候跑步,而非一定是早上或者傍晚跑步。此外,加强跑步训练,提高体能储备,也是预防中暑的根本所在。六、结语每一次跑马死亡事件都会触动我们脆弱的神经,并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但一项美好的运动总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希望逝者安息,希望每一名跑者都能健康地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