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ZOXO china.huanqiu.comarticle没玩过这20种老北京游戏的童年 是不完整的!/e3pmh1nnq/e3pn60p0i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没玩过这些游戏,童年是不完整的!这20种游戏,看看你玩过几种?1 、砍包儿玩法大约是分两队人,一队站两边,另一队站中间,两边的人向中间的人丢沙包,中间的人来回躲,被沙包打中了就要下场,接住沙包了就能“借条命”,下次被丢中就可以不下场。2 弹球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5个小圆洞,谁先打完5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3 、跳皮筋与男生不同,跳皮筋可以说是女孩子们的“专利”了。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再到耳朵头顶,然后举高“小举”、“大举”,难度越来越大,跳者用脚不许用手钩皮筋边舞边唱着自编的歌谣。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4 、抓羊拐抓羊拐也是女孩们非常爱玩的游戏,所谓的“羊拐”就是羊的膝盖骨,东北也管这叫“嘎拉哈”。玩游戏时一般要准备4个羊拐,还有一个布包来辅助。玩的时候,把布包高高抛起,趁此时机把四个羊拐骨依照顺序扶正或按倒,并要接住布包不能落地,规定抛包次数,在规定次数内把羊拐骨翻过四面又一把抓起来为胜。别看规则简单,要玩好可不容易呢!5 、抓石子那个年代的男孩子,书包里没有iPad,没有手机,但是你会发现一堆石子,而且特别沉,并且都是精挑细选的,如果谁找到特别漂亮的石头,大家那种羡慕劲就别提了。抓石子的玩法、规则很多,最常玩的一种是将手心向上,把石子放在手心里,然后迅速翻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让手心里的石子翻到手背上,然后用手背将落在手背上的石子向上抛起,然后手心向下去抓,谁抓到的多,谁就可以先玩。拍洋片儿也叫拍洋画儿。洋画儿就是一种小纸牌,多是成套的,以水浒传、西游记、七侠五义等人物为主题。80年代,又流行起圣斗士、变形金刚的洋画儿,现在想想,这不就是早期的动漫周边么?拍洋片儿玩法很有趣,可以两人或多人分帮结组,各出一张或多张洋片,用手扣、扇甚至嘴吹等方法,将双方的洋片由正变成反,赢者获得对方的洋片。7 、跳房子跳房子也叫“跳飞机”。这种游戏不需要任何特殊道具,只要有一根粉笔,甚至是一根树枝,在地上或土地上画出跳房子的格子就能玩。格子的形状种类很多,可以单人跳、双人轮换跳、多人轮换跳,可以变换出多种不同的玩法,因此一度风靡。8 、撞拐另一种不需特殊道具的游戏,就是撞拐。撞拐可以说是最富男子汉气概的游戏,在男孩中特别流行。下场时,要呈单腿“金鸡独立”状,将另一只腿屈弯“4”字形盘在立腿膝盖上方,用一只手提拉住盘腿的脚或裤脚管,另一只手托住弯曲的拐腿,然后用突出的“拐头”,向对方进行撞击,以将对方撞得失去平衡,无法再保持单腿独立状便可获胜。撞拐对抗性很强,要玩得好必懂得扬长避短。身体比较壮实的男孩,喜欢“正面强攻”,而比较瘦弱的男孩,则要避开对方的锋芒,从身后或侧面“偷袭”,才能取得“以弱胜强”的效果。9 、"抽汉奸"“抽汉奸”其实就是“抽陀螺”。这个名字的起源,据说是因为上世纪日本人侵占北京城,不少汉奸助纣为虐,老百姓就借着抽陀螺出气,一边抽一边说:“抽汉奸,打汉奸,打败日本,打汉奸。”以解心头之愤恨。那时,买不起机器镟出来的陀螺,都要自己动手做。找一段圆形的木棍用小刀慢慢的将一头削成锥形,然后把握好需要的长度从锥形的上方锯下来,再到修自行车的车铺捡一颗滚珠镶在圆锥的底部就成了。要把握好"汉奸"的身高和腰围,太胖了转不起来、太瘦了又容易倒。做好了"汉奸"再找一根小木棍,拴上一条布条就能玩了。10 、滚铁环玩的时候要选一个平整的场地,手握铁钩钩住铁环,从场地一头边跑边推,让铁环不倒并不断向前滚动,谁中途不倒又快速到终点就胜利了。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母鸡要努力保护身后的小鸡不被老鹰捉到。玩这个游戏时,谁站在队伍的最后面,谁就最危险,往往被老鹰追得哇哇大叫。12 、木头人和老鹰捉小鸡一样,木头人也是非常流行的群体游戏。限制在一个空间内,一个人追,其他人跑,就在快被追到的紧急关头,马上喊出“木头”,然后就变成了“木头人”静止不动,必须有其他被追者摸一下,“木头人”才被解救恢复自由。如果被人追到,来不及喊“木头”,那就换你追其他人了。13 、捉迷藏“捉迷藏”也叫“藏猫猫”,把对方的眼睛蒙住,然后大家伙一哄而散,甚至故意给抓的人产生错觉,这也是芝麻君(ID:zhimajiangnews)很喜欢的一项游戏。14 、过家家披着红绸子学哪吒,头上绑着妈妈的纱巾装白素贞,挥舞长板尺扮楚留香,系着床单对着一个风扇“发功”……其实我们小时候也玩cosplay,你还记得吗?15 、滑旱冰周末的时候,溜冰场总是人满为患,会溜的人在场内追逐、嬉戏,很是潇洒。不会溜冰的人就扶着旁边的栏杆,慢慢向前移动。现在一想起溜冰就感觉屁股疼。特别是刚开始学溜冰时,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但后来技术好了,溜起来像踩着风火轮一样,别提多带劲了。16 、翻绳儿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17 、弹弓对男孩子来说,弹弓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就好比布娃娃属于女孩子一样。无论农村还是城里,只要是男孩子,大概没有没玩过弹弓的。弹弓这种东西应该算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并非因为玩坏了,而是因为被没收了。家长没收过、教师没收过、街道大妈组成的侦缉队也没收过,还被比自己更大的孩子抢走过。可以说,每把弹弓都有挨批、挨揍的血泪史,也有打碎过人家玻璃、打死人家鸽子、老母鸡等“犯罪史”。每次疼痛好了后,总能迅速自制一把新的,继续玩。18 、东南西北剪裁好正方形的纸,把纸的四个角往里折,再反过来重复一下,前后左右压两下,手指伸进纸下面撑开,一翻写上惩罚或者奖励,就可以玩了。例如“东,十六下”,看到什么就惩罚或奖励什么,这就是玩的方法。19 、打方宝所谓的方宝是用多层废纸折叠而成的正方形玩具,按新旧程度区别档次,将其放在地上,仰起臂膀用力将自己的方宝砸向对方方宝,以使其翻身为赢。20 、拍烟盒男孩子收集起各类烟盒纸,然后折成三角形,相互比赛,看谁能将烟盒纸拍翻背。那时候,特别羡慕拥有厚厚一叠脏兮兮烟盒的伙伴,感觉这就是他的最大财富。烟盒还分等级。常见的烟盒主要是两角钱左右一盒的顺风、白兰、战斗、大光、墨菊;上些档次的是黄金叶、大前门、三门峡,上海都少见;凤凰、牡丹更是稀罕的品种了。有时赢了一个“黄凤凰”或“红牡丹”,都当成宝贝珍藏起来。谨以此文,怀念那逝去的童年,那段单纯的时光……1484718061000责编:千帆京报网1484718061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没玩过这些游戏,童年是不完整的!这20种游戏,看看你玩过几种?1 、砍包儿玩法大约是分两队人,一队站两边,另一队站中间,两边的人向中间的人丢沙包,中间的人来回躲,被沙包打中了就要下场,接住沙包了就能“借条命”,下次被丢中就可以不下场。2 弹球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5个小圆洞,谁先打完5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3 、跳皮筋与男生不同,跳皮筋可以说是女孩子们的“专利”了。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再到耳朵头顶,然后举高“小举”、“大举”,难度越来越大,跳者用脚不许用手钩皮筋边舞边唱着自编的歌谣。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4 、抓羊拐抓羊拐也是女孩们非常爱玩的游戏,所谓的“羊拐”就是羊的膝盖骨,东北也管这叫“嘎拉哈”。玩游戏时一般要准备4个羊拐,还有一个布包来辅助。玩的时候,把布包高高抛起,趁此时机把四个羊拐骨依照顺序扶正或按倒,并要接住布包不能落地,规定抛包次数,在规定次数内把羊拐骨翻过四面又一把抓起来为胜。别看规则简单,要玩好可不容易呢!5 、抓石子那个年代的男孩子,书包里没有iPad,没有手机,但是你会发现一堆石子,而且特别沉,并且都是精挑细选的,如果谁找到特别漂亮的石头,大家那种羡慕劲就别提了。抓石子的玩法、规则很多,最常玩的一种是将手心向上,把石子放在手心里,然后迅速翻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让手心里的石子翻到手背上,然后用手背将落在手背上的石子向上抛起,然后手心向下去抓,谁抓到的多,谁就可以先玩。拍洋片儿也叫拍洋画儿。洋画儿就是一种小纸牌,多是成套的,以水浒传、西游记、七侠五义等人物为主题。80年代,又流行起圣斗士、变形金刚的洋画儿,现在想想,这不就是早期的动漫周边么?拍洋片儿玩法很有趣,可以两人或多人分帮结组,各出一张或多张洋片,用手扣、扇甚至嘴吹等方法,将双方的洋片由正变成反,赢者获得对方的洋片。7 、跳房子跳房子也叫“跳飞机”。这种游戏不需要任何特殊道具,只要有一根粉笔,甚至是一根树枝,在地上或土地上画出跳房子的格子就能玩。格子的形状种类很多,可以单人跳、双人轮换跳、多人轮换跳,可以变换出多种不同的玩法,因此一度风靡。8 、撞拐另一种不需特殊道具的游戏,就是撞拐。撞拐可以说是最富男子汉气概的游戏,在男孩中特别流行。下场时,要呈单腿“金鸡独立”状,将另一只腿屈弯“4”字形盘在立腿膝盖上方,用一只手提拉住盘腿的脚或裤脚管,另一只手托住弯曲的拐腿,然后用突出的“拐头”,向对方进行撞击,以将对方撞得失去平衡,无法再保持单腿独立状便可获胜。撞拐对抗性很强,要玩得好必懂得扬长避短。身体比较壮实的男孩,喜欢“正面强攻”,而比较瘦弱的男孩,则要避开对方的锋芒,从身后或侧面“偷袭”,才能取得“以弱胜强”的效果。9 、"抽汉奸"“抽汉奸”其实就是“抽陀螺”。这个名字的起源,据说是因为上世纪日本人侵占北京城,不少汉奸助纣为虐,老百姓就借着抽陀螺出气,一边抽一边说:“抽汉奸,打汉奸,打败日本,打汉奸。”以解心头之愤恨。那时,买不起机器镟出来的陀螺,都要自己动手做。找一段圆形的木棍用小刀慢慢的将一头削成锥形,然后把握好需要的长度从锥形的上方锯下来,再到修自行车的车铺捡一颗滚珠镶在圆锥的底部就成了。要把握好"汉奸"的身高和腰围,太胖了转不起来、太瘦了又容易倒。做好了"汉奸"再找一根小木棍,拴上一条布条就能玩了。10 、滚铁环玩的时候要选一个平整的场地,手握铁钩钩住铁环,从场地一头边跑边推,让铁环不倒并不断向前滚动,谁中途不倒又快速到终点就胜利了。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母鸡要努力保护身后的小鸡不被老鹰捉到。玩这个游戏时,谁站在队伍的最后面,谁就最危险,往往被老鹰追得哇哇大叫。12 、木头人和老鹰捉小鸡一样,木头人也是非常流行的群体游戏。限制在一个空间内,一个人追,其他人跑,就在快被追到的紧急关头,马上喊出“木头”,然后就变成了“木头人”静止不动,必须有其他被追者摸一下,“木头人”才被解救恢复自由。如果被人追到,来不及喊“木头”,那就换你追其他人了。13 、捉迷藏“捉迷藏”也叫“藏猫猫”,把对方的眼睛蒙住,然后大家伙一哄而散,甚至故意给抓的人产生错觉,这也是芝麻君(ID:zhimajiangnews)很喜欢的一项游戏。14 、过家家披着红绸子学哪吒,头上绑着妈妈的纱巾装白素贞,挥舞长板尺扮楚留香,系着床单对着一个风扇“发功”……其实我们小时候也玩cosplay,你还记得吗?15 、滑旱冰周末的时候,溜冰场总是人满为患,会溜的人在场内追逐、嬉戏,很是潇洒。不会溜冰的人就扶着旁边的栏杆,慢慢向前移动。现在一想起溜冰就感觉屁股疼。特别是刚开始学溜冰时,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但后来技术好了,溜起来像踩着风火轮一样,别提多带劲了。16 、翻绳儿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17 、弹弓对男孩子来说,弹弓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就好比布娃娃属于女孩子一样。无论农村还是城里,只要是男孩子,大概没有没玩过弹弓的。弹弓这种东西应该算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并非因为玩坏了,而是因为被没收了。家长没收过、教师没收过、街道大妈组成的侦缉队也没收过,还被比自己更大的孩子抢走过。可以说,每把弹弓都有挨批、挨揍的血泪史,也有打碎过人家玻璃、打死人家鸽子、老母鸡等“犯罪史”。每次疼痛好了后,总能迅速自制一把新的,继续玩。18 、东南西北剪裁好正方形的纸,把纸的四个角往里折,再反过来重复一下,前后左右压两下,手指伸进纸下面撑开,一翻写上惩罚或者奖励,就可以玩了。例如“东,十六下”,看到什么就惩罚或奖励什么,这就是玩的方法。19 、打方宝所谓的方宝是用多层废纸折叠而成的正方形玩具,按新旧程度区别档次,将其放在地上,仰起臂膀用力将自己的方宝砸向对方方宝,以使其翻身为赢。20 、拍烟盒男孩子收集起各类烟盒纸,然后折成三角形,相互比赛,看谁能将烟盒纸拍翻背。那时候,特别羡慕拥有厚厚一叠脏兮兮烟盒的伙伴,感觉这就是他的最大财富。烟盒还分等级。常见的烟盒主要是两角钱左右一盒的顺风、白兰、战斗、大光、墨菊;上些档次的是黄金叶、大前门、三门峡,上海都少见;凤凰、牡丹更是稀罕的品种了。有时赢了一个“黄凤凰”或“红牡丹”,都当成宝贝珍藏起来。谨以此文,怀念那逝去的童年,那段单纯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