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pogjYmNTs art.huanqiu.comarticle自由与热情——《吉普赛女郎》赏析/e3pokdnam/e3pokdnrj本期开始,我们将介绍欧洲17世纪“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作。17 世纪的欧洲艺术是艺术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荷兰在17世纪初获得了独立,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在这个时期下,艺术作品摆脱了宗教和宫廷贵族的束缚,能得到自由的发展,题材不再以宗教或者重大历史为主,所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便出现了一批热爱生活的画家,被称为 “荷兰小画派”。而这个画派中,最主要的绘画主题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独立的风景画、静物画和动物画,个体和群体的肖像画,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风俗画,都深受广大市民们欢迎。因此出现了专事某一种题材的画家,诸如肖像画家哈尔斯、伦勃朗,风俗画家维米尔,静物画家威廉·克拉斯·赫达,风景画家霍贝玛等。本期介绍陈列在巴黎卢浮宫中的哈尔斯代表作——《吉普赛女郎》。在巴黎卢浮宫中,陈列着这样一幅画,画中的少女脸庞上染着红晕,微微张开的嘴唇张扬着青春的热情。这个少女没有宫廷女性的思想束缚,没有矫揉造作, 她就是民间的少女,青春活泼,充满着朝气蓬勃的感觉。她袒露着丰满的胸襟,带着些不拘小节的风采。蓬松的头发随意飘洒,褶皱的白色衬衣,红色套裙有着明显的粗糙,让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少女并不富有,甚至称得上穷苦,她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展示在卢浮宫中。 画家采用半身特写的方式,温暖的色调来描绘这位姑娘。明快的大笔触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使少女的形象更加神采飞扬,活泼生动。红色的衣裙,红色的发带以及脸上的红晕互相映衬,突出了姑娘的热情。这幅画的笔触流畅而又富有激情,大胆的笔触让画面拥有了动感。画家敏锐的观测力在这张画面的人物回头一笑的感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回眸的刹那,一种无所顾忌的洒脱都刻在了画面当中。倒也难怪不少人猜测这张画似乎没有打草稿而是直接绘出。这幅画名叫《吉普赛女郎》,是画家哈尔斯的代表作品,却又不同于他其他细腻的人像作品,而是更加粗犷奔放。这位吉普赛女郎好像什么都不在乎,无拘无束。代表了吉普赛人共同拥有或者向往的自由和热情。《吉普赛女郎》画面中的这位女性形象,也代表了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充满漂泊的激情和想象的名词“吉普赛女郎”。吉普赛人是流浪在欧洲各国的游荡名族,没有固定的居所,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四处漂泊,四海为家,这种生活方式让吉普赛人有着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开朗洒脱的性格特点,当然,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擅长跳舞。热情奔放的吉普赛女郎,除了哈尔斯笔下的这位以外,这种女性形象还经常出现在各大著名的文学作品当中。正如有人评价的那般“美目顾盼的吉普赛女郎,俊俏中带着一种野味。这位美貌泼辣,自由不羁的少女形象,几乎成了三百年来文学、戏剧、电影导演们理想的吉普赛姑娘的典型。”作者弗兰斯·哈尔斯,是荷兰著名的肖像画画家。这位画家一生潦倒,生活落魄,举止粗俗。记载他的史料不多,传闻倒是不少,据说他曾参加过反对西班牙帝国统治的荷兰独立战争,而也是战争使他脾气古怪,嗜酒如命,还曾虐待他的第一任妻子,甚至后来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资金过活等等。但是各种负面信息也影响不了他在画作上的成就,哈尔斯与维米尔等著名画家一样,绘画作品在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其很多作品到现在也是人们临摹的典范。哈尔斯早期和盛期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荷兰特色,健康、愉快且充满生命气息。反映了荷兰黄金时代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从20年代到30年代,哈尔斯广泛地描绘了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物形象,从军官到普通百姓,从老人到小孩,从音乐家到酒徒。每个人物都在哈尔斯的画面以他们最为自在的方式展示着自我的无拘无束。这或许正是哈尔斯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1619141335502责编:李晓丹美术报1619141335502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19d0bd8a333b700bf19b8e398383046u5.jpg{"email":"lixiaodan@huanqiu.com","name":"李晓丹"}
本期开始,我们将介绍欧洲17世纪“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作。17 世纪的欧洲艺术是艺术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荷兰在17世纪初获得了独立,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在这个时期下,艺术作品摆脱了宗教和宫廷贵族的束缚,能得到自由的发展,题材不再以宗教或者重大历史为主,所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便出现了一批热爱生活的画家,被称为 “荷兰小画派”。而这个画派中,最主要的绘画主题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独立的风景画、静物画和动物画,个体和群体的肖像画,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风俗画,都深受广大市民们欢迎。因此出现了专事某一种题材的画家,诸如肖像画家哈尔斯、伦勃朗,风俗画家维米尔,静物画家威廉·克拉斯·赫达,风景画家霍贝玛等。本期介绍陈列在巴黎卢浮宫中的哈尔斯代表作——《吉普赛女郎》。在巴黎卢浮宫中,陈列着这样一幅画,画中的少女脸庞上染着红晕,微微张开的嘴唇张扬着青春的热情。这个少女没有宫廷女性的思想束缚,没有矫揉造作, 她就是民间的少女,青春活泼,充满着朝气蓬勃的感觉。她袒露着丰满的胸襟,带着些不拘小节的风采。蓬松的头发随意飘洒,褶皱的白色衬衣,红色套裙有着明显的粗糙,让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少女并不富有,甚至称得上穷苦,她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展示在卢浮宫中。 画家采用半身特写的方式,温暖的色调来描绘这位姑娘。明快的大笔触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使少女的形象更加神采飞扬,活泼生动。红色的衣裙,红色的发带以及脸上的红晕互相映衬,突出了姑娘的热情。这幅画的笔触流畅而又富有激情,大胆的笔触让画面拥有了动感。画家敏锐的观测力在这张画面的人物回头一笑的感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回眸的刹那,一种无所顾忌的洒脱都刻在了画面当中。倒也难怪不少人猜测这张画似乎没有打草稿而是直接绘出。这幅画名叫《吉普赛女郎》,是画家哈尔斯的代表作品,却又不同于他其他细腻的人像作品,而是更加粗犷奔放。这位吉普赛女郎好像什么都不在乎,无拘无束。代表了吉普赛人共同拥有或者向往的自由和热情。《吉普赛女郎》画面中的这位女性形象,也代表了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充满漂泊的激情和想象的名词“吉普赛女郎”。吉普赛人是流浪在欧洲各国的游荡名族,没有固定的居所,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四处漂泊,四海为家,这种生活方式让吉普赛人有着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开朗洒脱的性格特点,当然,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擅长跳舞。热情奔放的吉普赛女郎,除了哈尔斯笔下的这位以外,这种女性形象还经常出现在各大著名的文学作品当中。正如有人评价的那般“美目顾盼的吉普赛女郎,俊俏中带着一种野味。这位美貌泼辣,自由不羁的少女形象,几乎成了三百年来文学、戏剧、电影导演们理想的吉普赛姑娘的典型。”作者弗兰斯·哈尔斯,是荷兰著名的肖像画画家。这位画家一生潦倒,生活落魄,举止粗俗。记载他的史料不多,传闻倒是不少,据说他曾参加过反对西班牙帝国统治的荷兰独立战争,而也是战争使他脾气古怪,嗜酒如命,还曾虐待他的第一任妻子,甚至后来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资金过活等等。但是各种负面信息也影响不了他在画作上的成就,哈尔斯与维米尔等著名画家一样,绘画作品在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其很多作品到现在也是人们临摹的典范。哈尔斯早期和盛期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荷兰特色,健康、愉快且充满生命气息。反映了荷兰黄金时代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从20年代到30年代,哈尔斯广泛地描绘了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物形象,从军官到普通百姓,从老人到小孩,从音乐家到酒徒。每个人物都在哈尔斯的画面以他们最为自在的方式展示着自我的无拘无束。这或许正是哈尔斯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