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d5gVI5KRY smart.huanqiu.comarticle针刺测试表明:比亚迪刀片电池安全性显著/e3pmh140m/e3pmh31se3月29日下午,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应邀与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一起就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和刀片电池的未来展望等一系列问题就行交流访谈。►点击链接查看视频:https://v.qq.com/x/page/m0942eciuj9.html♦电池安全性仍是行业痛点2019年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监管平台报告显示,2019年5月到7月,新能源汽车共监测到发生自燃事故79起,其中86%采用三元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自燃事故车辆中58%的事故来源于电池因素。可以看出,电池安全问题对于电动车的发展至关重要。“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是电动汽车发展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消费者选择电动车考虑得重要因素。”欧阳明高院士提出,电动汽车撞车、过度充电等外因,容易诱发电池产生热失控,热失控使电池升温,容易引起电池燃烧,也即汽车发生自燃现象。为了减少电池热失控的发展,电池投产前要经历一系列的安全性测试试验,确保量产电池安全。目前,针刺实验是一项有效且严酷的电池测试手段。王传福强调,比亚迪不止造电池,还造整车,而真正对电动车的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当整车遭受撞击、事故时,电动车避免着火、避免冒烟,将让老百姓对电动车产生信赖。比亚迪坚持用最苛刻的针刺试验来检验电池安全性,体现了我们对整车安全性的重视,体现了我们对消费者的重视。♦刀片电池通过严苛针刺测试何龙表示, “针刺穿透测试”是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这一测试要求电池充满电后,用钢针将动力电池电芯刺穿,造成电芯内部的大面积短路。然后观察电池是否会升温、冒烟,甚至燃烧。目前,由于部分电池不能通过这项测试,国家标准已经不强制要求电池必须通过针刺测试。“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定,针刺测试为暂不执行项目。但针刺模拟的是电池内部短路现象,在锂电池使用过程中内部短路是有可能会存在和发生的,因此针刺测试是我们生产者从客户角度考虑而必须要做的验证。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王传福补充道。随后,访谈会上播放了一段对比三元锂电池、普通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三种电池针刺测试的视频,回应了之前网络上对于刀片电池超强安全性的质疑。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发生极端的热失控——剧烈燃烧现象,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传统块状磷酸铁锂电池在被穿刺后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了200℃-4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高温烤焦;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穿透后无明火,无烟,电池表面的温度仅有30-60℃左右,电池表面的鸡蛋无变化,仍处于可流动的液体状态。这一结果足以证明“刀片电池”摆脱了传统动力电池可能会发生的“热失控”的噩梦,其安全性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比亚迪刀片电池在针刺实验中的表现,欧阳明高院士分析指出刀片电池长条形的设计使得它在短路时产热少、散热快,评价刀片电池的表现“非常优异”。♦未来电池创新将坚持智能化、安全化、长续驶里程欧阳明高院士提出,对于未来电池的发展,我们要把握三个趋势: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在电池材料和电化学体系上进行创新,用无机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可燃的电离;其次,我们要向智能化发展,发展智能制造、智能回收,让电池更加智能;第三,在设计工艺和产品工程方向进行创新,就像刀片电池,无论单片电池还是电池组,在体积能量比和成本方面,都很有优势。王传福指出,未来电池必须具备高安全性、长续驶里程,同时为了电池行业的持续发展,要减少稀有贵金属的使用,特别是我们国家缺乏的钴和镍等稀有金属要减少使用。在谈及刀片电池何时会和大众见面时,王传福表示,一款好的电池需要一个好产品来搭载,这款电池将会首先搭载到比亚迪汉上,这款车是比亚迪将推出的一款C级轿车,NEDC续驶里程将超过600公里,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9秒,该车将会在今年6月份正式投产。1585541482116责编:樊俊卿中国汽车报网1585541482116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4783ea7b64ea500d2abf44d7cadc99fa.pn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3月29日下午,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应邀与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一起就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和刀片电池的未来展望等一系列问题就行交流访谈。►点击链接查看视频:https://v.qq.com/x/page/m0942eciuj9.html♦电池安全性仍是行业痛点2019年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监管平台报告显示,2019年5月到7月,新能源汽车共监测到发生自燃事故79起,其中86%采用三元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自燃事故车辆中58%的事故来源于电池因素。可以看出,电池安全问题对于电动车的发展至关重要。“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是电动汽车发展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消费者选择电动车考虑得重要因素。”欧阳明高院士提出,电动汽车撞车、过度充电等外因,容易诱发电池产生热失控,热失控使电池升温,容易引起电池燃烧,也即汽车发生自燃现象。为了减少电池热失控的发展,电池投产前要经历一系列的安全性测试试验,确保量产电池安全。目前,针刺实验是一项有效且严酷的电池测试手段。王传福强调,比亚迪不止造电池,还造整车,而真正对电动车的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当整车遭受撞击、事故时,电动车避免着火、避免冒烟,将让老百姓对电动车产生信赖。比亚迪坚持用最苛刻的针刺试验来检验电池安全性,体现了我们对整车安全性的重视,体现了我们对消费者的重视。♦刀片电池通过严苛针刺测试何龙表示, “针刺穿透测试”是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这一测试要求电池充满电后,用钢针将动力电池电芯刺穿,造成电芯内部的大面积短路。然后观察电池是否会升温、冒烟,甚至燃烧。目前,由于部分电池不能通过这项测试,国家标准已经不强制要求电池必须通过针刺测试。“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定,针刺测试为暂不执行项目。但针刺模拟的是电池内部短路现象,在锂电池使用过程中内部短路是有可能会存在和发生的,因此针刺测试是我们生产者从客户角度考虑而必须要做的验证。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王传福补充道。随后,访谈会上播放了一段对比三元锂电池、普通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三种电池针刺测试的视频,回应了之前网络上对于刀片电池超强安全性的质疑。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发生极端的热失控——剧烈燃烧现象,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传统块状磷酸铁锂电池在被穿刺后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了200℃-4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高温烤焦;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穿透后无明火,无烟,电池表面的温度仅有30-60℃左右,电池表面的鸡蛋无变化,仍处于可流动的液体状态。这一结果足以证明“刀片电池”摆脱了传统动力电池可能会发生的“热失控”的噩梦,其安全性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比亚迪刀片电池在针刺实验中的表现,欧阳明高院士分析指出刀片电池长条形的设计使得它在短路时产热少、散热快,评价刀片电池的表现“非常优异”。♦未来电池创新将坚持智能化、安全化、长续驶里程欧阳明高院士提出,对于未来电池的发展,我们要把握三个趋势: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在电池材料和电化学体系上进行创新,用无机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可燃的电离;其次,我们要向智能化发展,发展智能制造、智能回收,让电池更加智能;第三,在设计工艺和产品工程方向进行创新,就像刀片电池,无论单片电池还是电池组,在体积能量比和成本方面,都很有优势。王传福指出,未来电池必须具备高安全性、长续驶里程,同时为了电池行业的持续发展,要减少稀有贵金属的使用,特别是我们国家缺乏的钴和镍等稀有金属要减少使用。在谈及刀片电池何时会和大众见面时,王传福表示,一款好的电池需要一个好产品来搭载,这款电池将会首先搭载到比亚迪汉上,这款车是比亚迪将推出的一款C级轿车,NEDC续驶里程将超过600公里,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9秒,该车将会在今年6月份正式投产。